中国语言中有不少的多音字,其中“空”字便是一例。从这个字的本意及其词义衍生,我们可以得到诸如“空气”、“空间”等基本用法。但在中国文学中,“空”字常被用作多音字组词之一,有时代表着寂静、虚幻、空白等概念,有时则指无限、天地、宇宙等。
从古至今,“空”字多音字组词在中国文学中的运用层出不穷。早在《庄子》中,“虚”一章就着重阐述了“虚”的概念,即有形之中无形,有声之中无声,空无一物,却能含万象万事。汉代刘向《列仙传》中的“洞玄之术”,以及唐代李白的“将进酒”中“人生谁不爱,蓬莱即此时”的“蓬莱”一句,无一不以“空”字之义为基石,呈现出五言、七言诗句的细腻与意境。而近代文学中,茅盾、老舍、叶圣陶、沈从文等作品的创作中,“空”字多音字组词的运用也几乎无所不包。从茅盾的“子夜”中的“空气中霜花飞舞”,到老舍的“骆驼祥子”中的“望空黄雀行”,从叶圣陶的《小桔灯》中“空中飘着艳阳”到沈从文的《边城》中的“Blue sky, white clouds, desolate land.”,“空”字多音字组词无不给作品带来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更为生动的意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