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更是几点?”---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疑惑,不知道这是由谁来定的,实际上它是我国汉朝制定的,是指夜里从三更起算的第二个时辰。
汉初,将一晚上的时间分为五更,通常这五个时辰都有对应物品与其相似。在作家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描写了五更时辰的各种象征,“一更鸡鸣,二更狗吠,三更夜半人静,四更天将明,五更晓角鸣。”通过这种方式,人们能更好的判断时间,根据当时的标准已相当准确。
此后,“五更是几点”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。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,“五更”则逐渐被人们淡化,许多人的起居规律不再以“五更”为界限,但是以“五更”为准时标准的习惯却长久不衰。